印刷电子中心自成立以来,重点开发了基于无机纳米材料的电子墨水,主要包括导电墨水、半导体墨水、介电墨水与用于有机发光OLED器件的可交联电荷传输材料墨水。这些电子墨水可以通过喷墨打印与丝网印刷等方法制备各种印刷电子器件。同时研究了与这些墨水材料相匹配的烧结技术,特别是基于红外与紫外闪光的光子烧结技术,可在极短烧结时间内实现导电墨水材料的高导电率。
印刷电子中心已开发的电子墨水材料
上述电子墨水材料中,高纯度碳纳米管( >99%)墨水与纳米铜墨水均已实现性能稳定的小批量制备,具有对外销售的能力(性能参数见下表)。 在电子墨水烧结技术方面,系统研究了光子烧结工艺,包括近红外(NIR)灯与紫外闪灯烧结。通过紫外闪灯烧结实现低电阻印刷柔性铜电路。通过近红外烧结实现低电阻银导线电路。
印刷电子中心重点开发了以无机纳米材料为主体的印刷薄膜晶体管技术,主要包括印刷半导体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与印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
印刷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 印刷电子中心已成功开发出20余种高性能可印刷半导体碳纳米管墨水,其半导体碳纳米管的纯度达到99%以上,并在刚性和柔性基材上构建出高性能印刷薄膜晶体管、反相器、或非门、5阶环形振荡器和OLED驱动电路。近年已在AFM、JMC、Nanoscale、JPCC、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和Carbon等刊物发表印刷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相关SCI论文20余篇,申请碳纳米管分离、薄膜晶体管和电路相关的专利13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国内专利11项,已授权3项。 印刷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印刷电子中心致力于可印刷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技术的开发,通过基底表面与墨水材料的改性,实现了高密度喷墨打印IGZO点阵。通过快速预热技术,显著提高印刷薄膜晶体管的电子迁移率。喷墨打印制备的IGZO薄膜晶体管阵列已驱动OLED像素发光,为实现印刷OLED显示背板驱动电路奠定了基础。
混合印刷制备埋入式高分辨率金属网栅
根据纳米银浆的特点,结合高分辨率压印技术,开发成功一种新型混合印刷技术,可将纳米导电材料嵌入沟槽,形成埋入式导电通道。所构建的金属网栅兼有透明与导电功能。与传统透明导电材料ITO相比,在相同的透光率下有更低的方阻与更好的柔性。
金属网栅型柔性透明导电膜实现大规模量产
混合印刷纳米银网栅可以通过卷对卷方式连续大批量制备。该项新技术已在国内触摸屏龙头企业南昌欧菲光实现量产。采用这种新型透明导电膜的触摸屏产品已进入国内外主流平板电脑等产品。
全球最低方阻的透明导电膜
由于新型混合印刷技术能够在不增加线宽的前提下,增加埋入的导电材料量,因此,在同等透光率下可以比其他透明导电膜技术获得更高的导电性。目前已能够实现0.03欧姆的方阻,其透光率仍然保持85%,是全球已知的最低方阻的透明导电膜。同时可实现金属网栅表面粗糙度低于0.2nm。